7月17日,吳金紅的生日,她19歲。女兒去膠原蛋白世後,父親吳光亮幾乎一言不發,手裡拿著吳金紅的一本高中學習檔案,裡面記錄了女兒高中三年的心得體會。他只說女兒從小寫字好看,志向遠大,高考可以考的更好,其他的,他從不多說一句。母親田敬芳說,在昌樂老家,家人還發現了一本吳金紅的日記,她從小就寫的,他們以前並不知道。她獨自記錄了自己的短暫人生,淺顯的文字,依然值得我們尊重。 記者 陳心如
  她燒烤這樣看待幸福
  日記引言:“幸福不需要太華麗,幸福其實很簡單,也許只是陌生人對你威剛記憶卡的淡然的微笑,就會讓自己快樂一天,心情愉快。”
  你幸福嗎?吳買屋金紅或許也曾這樣問過自己。
  媽媽田敬芳在女兒去世後,捶胸痛哭,女兒短暫的19年,她沒有給女兒好的生活,讓她吃了苦。她常常想起,女兒為了省錢,高中住校總是最後一個吃飯,吃的永慶房屋全是大白菜,“同學也問她啊,怎麼不吃點別的,她總是說她喜歡吃。”
  在同學的記憶里,吳金紅很節省,衣服只有那麼幾件,一直都是短髮,外表從不修飾。
  高考後,她第一次向媽媽開了口,她想要買一條裙子。田敬芳總覺得虧欠女兒,“我帶她去商場,看中了一件199元的裙子,她穿上很漂亮,賣衣服的姑娘也說漂亮,女兒看了價格後卻說什麼也不要了,最後選了一條60元的。生在我們這樣貧困的家庭,吃的穿的,她沒得選啊!”
  學習檔案的第一頁,她上高一,她這樣描述幸福:“幸福不需要太華麗,幸福其實很簡單,也許只是陌生人對你的淡然的微笑,就會讓自己快樂一天,心情愉快。”
  田敬芳和丈夫外出打工,回老家後,才得知了女兒很多的故事。“村裡有個盲人,很多小孩都嘲笑他,用石頭打他,只有我們家孩子挺身護著他,還把手裡的吃的給他”,田敬芳為女兒惋惜,“她是這麼善良,她從不照相,但是愛笑,晚上睡覺都是她笑的樣子,但早上醒了又都沒了。”
  失去吳金紅,認識她的每個人都深感心痛。“女兒的命運不該是這樣,她應該再多做一些事情,但捐出器官,給其他人生的希望,也值了”,田敬芳相信女兒是欣慰的,“她的心臟還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跳動。”
  她這樣堅持大學夢
  日記引言:“我要把我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,認真對待每一分每一秒,牢牢地抓住時間,投入緊張有序的學習狀態中去,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,不虛度在學校的每一天。”
  問起吳金紅,班主任李兆健簡單說了一句:“你看到她的照片,就知道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學生。外表普通,學習上努力上進,她是班裡的標桿和榜樣,讓人省心。”
  班長孫振和吳金紅被同一所大學錄取,“班裡有三四個人都報了山東財經大學,大家說好了到時候一起逛遍濟南,同學之間要彼此照顧。”
  他記不太清第一次見吳金紅的場景,卻依然對她印象頗深,“第一次見是在高三,搬書的時候很亂,也不記得她了。但她在我們班是學習的中堅力量,以前看她整天那麼努力覺得真可憐,但是每次考試成績都很好,我們班主任幾乎每次訓我都讓我跟她學學。”
  孫振說,班裡同學都叫吳金紅“紅姐”,她比同齡人穩重懂事,“她坐在我們教室的正中間的位置上,就跟定海神針差不多。”
  同一宿舍的張晨冉和吳金紅同學三年,在她眼裡,這個女生樂觀、有韌勁,“剛分文理的時候,紅姐文綜並不好,耐心補課,她相信自己能做好。晚上,宿舍卧談,她也總是鼓勵自己,和大家一起暢想大學生活,她說自己家庭情況不好,長得也普通,她從學習中尋到自信,她要讓父母將來生活的好。”
  在高中三年的學習檔案中,吳金紅記錄了自己的奮鬥目標,每一次考試後,她會剖析自己的不足,總用文字提醒自己,“為了我的大學夢,為了我的理想,我拼了。”
  她把時間看的異常寶貴,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為夢想而努力,“我要把我活著的每一天都看做是生命的最後一天,認真對待每一分每一秒,牢牢地抓住時間,投入緊張有序的學習狀態中去,讓自己的生活更充實,不虛度在學校的每一天。”
  她這樣心懷感恩心
  日記引言:“我其實挺感激我父母的,縱使他們並不富裕,但在我最困難的時候,是他們陪我度過,那十二天成為我一生難忘的日子。消毒水的味道夾雜著父母愛的氣息,感謝父母,養育了我,他們很辛苦。”
  車禍後,吳光亮的右腿骨折,腳趾上纏著綁帶,但他咬牙沒有住院治療,這點痛比不上心裡的痛。以前,他總是扮演嚴父的角色,吳金紅想媽媽了就總打電話,他就板著臉,告誡女兒要省著用電話費,女兒文理分科的時候,來問他的意見,他說這是她自己的事,要學會自己去選擇。
  他剋制不去想8月7日的那一幕,他一遍一遍的翻看女兒留下的日記,“女兒對自己要求很高,她學習一直很好,高考其實可以發揮的更好。”
  女兒火化當天,田敬芳懇求他去見女兒最後一面,他搖了搖頭。但田敬芳看到,他默默的一個人,拿著女兒的日記哭泣,“他心裡自責,作為男人又不能哭,我在他面前也不哭,其實他心裡比我還要難過。”
  吳金紅的文字里,提及過12歲時的一次手術,“我其實挺感激我父母的,縱使他們並不富裕,但在我最困難的時候,是他們陪我度過,那十二天成為我一生難忘的日子。消毒水的味道夾雜著父母愛的氣息,感謝父母,養育了我,他們很辛苦。”田敬芳說,她沒有想到當初撿回女兒一條命,如今卻又丟了。
  鄰居們說,這個家庭雖然貧困,卻曾讓人羡慕,兒女雙全,女兒學習好,兒子活潑可愛,但從此卻將背負一輩子的傷痛。
  田敬芳小學沒畢業,認識的字有限,但她把女兒留下的日記視作寶貝,她從文字中感受吳金紅對家的愛,甚至能背誦裡面的段落,“她說:‘珍惜所有跟家人相處的日子,珍惜每一份感動,自己才可以成長,自己才可以成熟,自己才會明白什麼對自己才是最重要的。’活著的人還要繼續面對。”
  她這樣選擇人生路
  日記引言:“今天去圖書館借的李開復自傳《世界因你不同》,雖然只看了半截,但我卻感受頗多,P121,他念的那首詩的最後幾句,‘一片森林里分出兩條路,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,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。’”
  田敬芳簽下《中國人體器官捐獻自願書》,在她看來,只不過是幫助女兒完成了生前的一個願望,而女兒緣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,她也並不知曉,“沒有人會跟她說起這些關於生死的話,她當時說的時候,我也很吃驚,還責怪她亂說話,不吉利。”
  因為父母長年遠離家鄉打工,吳金紅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,老人去世後,她又在叔叔、姑姑家生活,他們不同意把孩子的器官捐出來,對田敬芳一通埋怨。
  舍友張晨冉也很吃驚,“她比同齡人要成熟,得知她把器官捐出來了,我們很敬佩她,同學們在QQ群里討論,以後也要像她一樣。”
  但張晨冉說,吳金紅這樣選擇,他們又不感覺意外,因為她骨子裡就是一個善良、正義的姑娘,“她一直想學法律,在她心中,法律能主持正義和公平,可以站出來主持公道。不過後來,高考體檢,她的脊柱有問題,不能學法律專業,最後不得不放棄。”
  在吳金紅的一則讀書筆記中,她記錄下了一首詩里的這樣幾句,“一片森林里分出兩條路,而我選了人跡更少的一條,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。”
  吳金紅是怎樣有了捐獻器官的念頭,我們從此將無從知曉,但因為她的勇敢選擇,更多的人有了生的希望。19歲的人生短暫的讓人惋惜,但我們願意用一種文字來幫她記錄,懷念世間曾有過這樣一位美麗的姑娘。  (原標題:日記里十九歲的青春記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s17csekm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